财务分析是财务人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那你知道到底要怎么去分析吗?靠哪些指标来分析?分析之后就完了吗?
这些问题最好是自己认真回答看看,如果说不上来,那就是说明你对财务分析掌握的还不到位,这就有可能导致在后续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结果不尽人意。
那到底要怎么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用来干什么?
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展开,帮你解答这些问题,教你真正看懂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一、财务分析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财务分析就是通过系统性地审视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信息,来评估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看账本的过程,而是一个要不停问“为什么”的探索之路。
我一直强调,财务分析的核心是建立逻辑链条,它不只是看一个孤立的数字。
举个例子:
今年赚了100万,我们要问:这100万是怎么赚来的?比去年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赚的这些钱,收回现金了吗?为了赚这100万,投入了多少钱?这些投入划算吗?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些分析到底有什么用呢?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脱离了业务背景的财务分析是毫无意义的。
数字本身是冰冷的,但数字背后的业务活动是鲜活的,而财务分析,就是要在冰冷的数字与鲜活的业务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明白了这个基础概念后,我们接下来看看具体要关注哪些内容。
二、财务分析的几个关键指标
面对报表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从哪里看起?别慌,我们抓住几个最核心、最常用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就像是体检报告里的几个关键项,能快速帮你判断企业的基本状况。
01
盈利能力指标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但“赚钱”这个概念需要细化。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赚钱能力,剔除掉了管理、销售等杂费。比如说,你卖一个包子卖2元,面粉肉馅成本1元,那毛利率就是(2-1)÷2=50%,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你的产品越有溢价能力。销售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这是最终落到口袋里的利润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全部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如果毛利率很高但净利率很低,说明你的管理费、销售费等花得太多了。听着是不是很熟?很多企业就死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工具,比如我用的是FineBI,拖拽组件就能生成盈利能力分析看板图,在下图还能清楚地看到各项数据指标情况,一眼就能看出盈利能力变化,并能让你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决策。我为大家争取到了这份模板的体验地址,需要自取:https://s.fanruan.com/cogp4(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图片
了解了企业赚不赚钱之后,我们还得思考一个更现实的问题:这些利润能稳稳当当地落袋为安吗?这就要看下一个关键维度。
02
偿债能力指标
这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尤为重要。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它衡量企业有多少家当是靠借钱买的。这个比率并非越低越好,因为一点不借钱可能会发展太慢,但也绝对不能过高。一般来说,超过70%就需要高度警惕了,说明企业主要依靠负债经营,财务风险很大。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它衡量企业用一年内能变现的资产,去偿还一年内到期的债务的能力。通常认为这个比率在1.5到2之间比较健康,低于1,意味着短期偿债压力很大,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图片
比如我们来看这份看板图,流动比率73.85%,说明该公司的流动比率是不健康的,并且存在显著的短期偿债风险,也就是说,该公司的流动资产已经无法完全覆盖其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而公司的流动比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要警惕整个行业可能都普遍面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清楚了企业的债务负担后,我们还需要审视另一个关键问题:企业的日常运营效率如何?资产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
03
营运能力指标
这个指标衡量的是企业的“内功”,看管理层是不是把资产用活了。
图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它反映你收回客户欠款的速度。这个比率越高,说明回款越快,资金使用效率高。反之,如果比率很低,说明大量资金被客户占用,你辛辛苦苦赚的只是账面利润,没变成真金白银。你懂我意思吗?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它反映你的货卖得快不快。周转率高,说明产品畅销,资金占用少;周转率低,则可能意味着产品滞销或积压,不仅占压资金,还有贬值的风险。最后,我们还需要直面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企业口袋里到底有没有实实在在的现金?
04
现金流量指标
我一直强调,利润是“观念”,现金流是事实。公司可以没有利润,但绝不能没有现金流。
图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现金流指标。它反映企业通过主营业务自己造血的能力。如果这个数字长期为负,即便利润表很好看,也说明企业主营业务不产生现金,需要不断靠投资或融资来输血,这种模式难以持续。说白了,看这个指标,就是看你的生意本身能不能活下去。图片
图片
以上这些指标,单独看都有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把它们串联起来,进行趋势对比(和自己的过去比)、横向对比(和竞争对手比),这样才能得出有深度的结论。
三、为什么要做财务分析?
了解了定义和指标,现在我们回到最根本的问题:花这么多精力做财务分析,到底为了什么?它的价值绝不只是出一份漂亮的报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的行动。
01
得出结果,指导行动
财务分析的终点不是分析,而是决策。我们所有的计算和比较,最终都要落到“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上。
发现问题:通过分析,你发现公司净利率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追溯原因:你进一步拆解,发现是销售费用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指导行动:于是,你建议管理层:我们需要审视当前的营销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应该优化投放渠道,收紧费用审批流程。或者,是否需要调整产品定价?你看,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闭环:从“利润下降了”这个现象,到“优化营销费用”这个具体行动,中间靠的就是财务分析架起的桥梁。它把模糊的感觉,变成了清晰的、可执行的指令。
02
了解企业内部资金情况,防范风险
很多企业的老板只关心账上还有多少钱,但这远远不够,财务分析能帮你看清资金的来龙去脉和潜在风险。
通过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你可以回答:赚钱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扩张产能?还是沉淀在了存货和应收账款里?公司未来三个月,资金是充裕还是紧张?是否需要提前筹备贷款?
比如说,你预测下个月有一笔大额采购支出,同时根据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发现同期到期的回款可能不足以覆盖,这时,财务分析就提前给你拉响了警报,你可以立刻采取行动:加紧催收、申请短期贷款、或者和供应商协商账期。这就避免了到时候资金链突然断裂的危机。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感受到了财务分析的实际威力,但它所能达到的高度,还远不止于此。
03
用财务语言理解业务,用财务工具赋能业务
它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只埋头于数字,业务人员也不能完全不懂财务。
对于业务人员:当你提出一个市场推广方案时,如果能从财务角度预估它将对毛利率、回款周期带来什么影响,你的方案会更有说服力。对于管理人员:当你设定一个“销售收入增长30%”的目标时,如果能同步考虑它对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可能产生的压力,并提前做好资源配置,你的管理会更游刃有余。财务分析,就是那门共同的语言。它让销售、生产、研发等部门的人,都能在同一个频道上,用投资回报率、现金流、周转效率这样的词汇,来讨论业务的得失与方向。它让公司的所有努力,最终都能在财务数据上得到清晰的体现和验证。
结语
财务分析,说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不仅要求我们保持好奇,对每一个数字问为什么;
它要求我们保持严谨,用逻辑和证据去支撑判断;
还要求我们保持务实,要知道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行动。
财务分析的最终价值在于指导决策、防范风险和促进业财融合。记住,好的财务分析,永远始于数字,终于行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