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是一名16岁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10年前她从检察院辞去公职,转身来到一家教育公益组织,工作了3年以后,她又辞职创业,从个人烘焙工作室到支持心智障碍青年就业的烘焙项目,最后成功地在社区开了一家烘焙小店,这也是郑州地区首家实现残障人士融合就业的社会企业。
张芳的人生际遇给她的启示是:生命是一场恩典之旅。如今的张芳还在学习教练课程,她希望通过教练的方式,支持帮助那些曾经像她一样在迷茫困苦中挣扎的家长走出来。
我和张芳认识整整10年,她见证着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女孩成长为如今的模样,我也见证着她从一名公职人员变成公益人,再到如今的创业者和教练,她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笃定。我问张芳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她回答说可能因为自己一直在不停地向内探索,主动内在生命的意义。
欢迎走进张芳的故事。
序
约见面的那天,张芳穿了一件暗红色的针织短袖和一条白色的花苞裙,胸前戴了一条银色的项链,同色系搭配的还有一对耳环和一副手镯。脚上则穿着一双芭蕾舞风格的玛丽珍鞋,步履轻盈。
这一年多以来,每次和张芳见面,我都能发现她外在着装上的一些变化,比如我俩上一次见面,她戴了一条金色的狮子形状的项链,搭配了同款的狮子耳环,她说想要通过配饰展现自己有力量感的一面。
展开剩余92%这些饰品在之前的她身上是不常见的,张芳告诉我,现在她的确会花时间和心思购买饰品或者研究穿搭,她想要有意识地通过外在的穿衣风格去探寻自己内在生命形态。
张芳目前的状态,更有少年感
01 此情可待成追忆
认识张芳的时候是在2015年。彼时的我21岁,大学还没毕业,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公益行业,还是一个跌跌撞撞的职场菜鸟。她则35岁,刚刚辞去了检察院的公职,带着儿子Tommy也来到了这家公益组织。
Tommy是一个帅帅的小男生,1岁的时候被诊断为发育迟缓,他很少说话,总是笑眯眯地看着你,激动的时候会高兴地拍拍手。我很喜欢Tommy,喜欢他歪着头笑眯眯的样子,好像你跟他之间不需要任何语言,你想说什么他都明白。
我们工作的这家公益组织是一家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名叫“奇色花”,寓意神奇的七色花[1]。奇色花会按照特定的比例接收像Tommy一样的特殊需要孩子,但是因为招生名额有限,所以很多家长都需要排队才能入园。
很多人觉得张芳是因为Tommy放弃了检察院的公职,起初我也这样以为,但后来张芳告诉我,离开检察院是她考虑了很久的决定,也许选择来奇色花幼儿园工作有Tommy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她自己,她发自内心觉得检察院的工作并不是她想要的。
张芳在检察院工作的时光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张芳时的场景,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她开着一辆白色的丰田,停在当时幼儿园的小区门口,身穿一件橘黄色的羽绒服,我和幼儿园的同事从外边吃饭回来,她好像看到了熟人,然后把头从车窗里伸出来,目光清澈,但藏着一些说不清的忧愁。
紧接着那次相遇,张芳就来我们办公室上班了,在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三居室里,我,张芳还有吴冲三个人组成了一个团队。张芳负责自己擅长的宣传工作(她曾在检察院宣传科工作),她真的是一个执行力超强的人,总是能把我觉得千辛万苦没有一点头绪的事情,慢慢整理出来思路,并付诸行动,然后呈现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成果。她来了短短半年,我们的小团队工作效率噌噌上升。
我刚来奇色花的时候,就在负责编印一本书,但是看到风格各异、长短不一的随笔,我真的不知道这本书要怎么编,张芳来了之后,就按照作者群,教师、家长、孩子、志愿者等的先把稿子分了分类,然后重新邀稿、组稿,差不多用了半年时间,一本内容丰富、排版精美、富有感情和温度的案例故事集就出版了,那本《同学你好》至今还是我们这个行业里一本有倡导价值的好书。
《同学你好》书影
和张芳开始有深入接触,是因为一顿午餐。那天单位没有午饭了,我们仨不得不到外面自己买饭吃,她就提议我们一起去她家做饭吃,说反正离得也不远,开车不到10分钟就过去了。
那是第一次我们去张芳家里,她说自己不太会做饭,做得不好吃,在家经常是她父母做饭。于是我简单地煮了面条,她给我们榨了果汁。期间她还播放了音乐,我记得是日本歌手手茑葵翻唱的一首英文歌曲《The Rose》。那天我们吃着面,聊着天,听着音乐,手茑葵的歌声唱到了所有人的心里,至今这首歌都还保留在我手机的歌单里。
02 相见时难别亦难
2016年的夏天,奇色花面临重大危机,原来的场地无法续租,我们搬到了一个新的办公场地。幼儿园也不得不转变了经营思路,从小区配套园搬到了居民房,借鉴国外社区儿童之家的模式开办起了家庭幼儿园。
场地限制导致学生数量骤减,原来200多名孩子缩减到了50多名,即便如此,员工也有少有离职的,为了保证生存,奇色花新成立了一个部门,负责对外支持其他幼儿园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并尽可能的申请了各类公益项目。
工作能力突出的张芳顺理成章地被推选为了一个重要项目的负责人,但那段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张芳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出现了问题,她的身体也敲响了警钟。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张芳疯狂地迷恋上了厨房,好像自己兴趣点一下子被戳破了一个窟窿,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西点,日料,中餐所有的美食,她都没放过。在办公室里,她带领着大家掀起了一阵烘焙热潮,以前在蛋糕店里才能见到的那些曲奇饼干,麦芬蛋糕,司康纷纷被解锁。
当了解到那些好吃的蛋糕都是高油高糖,我们都面面相觑地说这些东西以后还是少吃为好,可张芳偏不,她去图书馆借了很多健康烘焙的书,开始研究天然发酵面包,她甚至学着用葡萄干和苹果培养起了天然菌种,还探索用豆浆粉代替面粉,做低升糖版的饼干。
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距离吃午饭时间还有一段时间,大家都饥肠辘辘地想要吃点什么垫垫肚子,张芳就从袋子里掏出一个漂亮的铁盒,里面或是面包,或是饼干,有时候还可能是饭团,总之看到食物的那一刻,大家的眼都亮了起来,幸福感不知提升了多少!
我们开玩笑说,你这手艺以后可以去开店了,这么健康的面包,肯定很多人愿意购买。张芳总是笑着说:“我这水平,离开店还差得远呢!”
瑶仔和张芳在一起
除了面包,张芳还尝试自己做各种果酱、大颗粒的牛肉酱,还有一些网红的饮品,比如芒果西米露、杨枝甘露什么的,反正就是到最后,我们成了一支专业的试吃团队,她只要做什么新东西,都会带过来让我们品尝,然后收集我们的反馈意见。传说中,这好像是人们最向往的一种职业。
又是一个深秋,在操办完公益界一次大型的众筹活动之后,张芳离开了我们共事三年的这个组织,大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离开后的张芳先是在家研制各种蛋糕,偶尔她也会送一些样品让我们提提建议,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吃吃聊聊,好像跟之前没什么两样。只是我们心里都知道张芳的办公桌,恐怕是要空着了。
两个月后,张芳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做蛋糕的消息,品牌取名叫作Tommy&Grace,她的英文名字就是Grace,翻译过来有恩典的意思,她把自己做烘焙的家庭厨房称为“恩典厨房”。
那个时候,张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开一间个人烘焙工作室,将来带着儿子Tommy,让他有事情可以做。
03 回首向来萧瑟处
做蛋糕是张芳喜欢的事情,她会根据顾客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制作独一无二的蛋糕。
那时候,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张芳发一些个性化的蛋糕造型图片,比如旗袍造型的蛋糕,或者一双球鞋造型的蛋糕。那年我过生日的时候,她还给我送了一个小王子主题的蛋糕。
张芳很享受设计并制作蛋糕的过程,她说做蛋糕让她把小时候画画的兴趣爱好也重新捡了起来,只不过之前是在纸上画,现在在蛋糕上画,这让她拥有心流的体验。
然而客单量不足、收入不稳定等现实问题仍困扰着创业初期的她,这个阶段她内心经常浮现的画面是一支驼队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努力寻找绿洲的方向。
迷茫中的张芳选择通过一些创业课程找到自己的事业锚点。在一次课程中,引导师通过教练的方式,帮助学员们自我探寻创业的使命和愿景。张芳猛然发现指引自己内心的使命竟然和奇色花一模一样——特殊需要人士完全融入社会,享有平等而有尊严的生活。
教练课程中的张芳
这个发现让张芳泪流不止,如果她的使命和奇色花的使命一致的话,那她为什么还要离开呢?当初的选择是否错了?
后来隔了很久,在一次见面中,张芳说奇色花的三年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她选择把这颗种子带到了别处生根发芽,所以在她心里,她一直觉得自己和原来的同事们在做着同样的事,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在前行,从未远离。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2020年,汇爱社工中心[2]联系到了本地的一家烘焙培训学校,并为心智障碍者们争取到了在烘焙学校体验和学习的机会。汇爱的理事长邹平找到张芳,希望她发挥自己的特长,负责这一项目的全链条运营,这一项目和张芳的创业使命不谋而合。
接下这个项目的那一刻,张芳也从一个烘焙工作室主理人变成了就业辅导员,看似每天还在和甜品打交道,但角色和身份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她重点不在于如何做出一款精美的蛋糕,而是要教会心青年[3]们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蛋糕。
除自己的孩子之外,这也是张芳第一次沉浸式地和大龄心青年朝夕相处,在工作室,心青年们称呼她“张老师”。唐宝宝千妍和佳卉热情爱笑,时常会做出一些暖心的举动,比如给她捶捶背、捏捏肩,这让张芳心里倍感温暖。
自闭症青年梓焜专注认真,手工很精细,但速度比较慢。有一次报名参加一场创意蛋糕大赛,比赛规定要在40分钟内完成作品,梓焜刚开始总是超时,为了帮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张芳把每个步骤拆开,定好每个步骤的时间,掐表倒计时提醒,就这样练习了一个多月,他和老师同台参赛,张芳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梓焜的作品也获得了优秀奖。
张芳和梓焜一起参加创意蛋糕大赛获奖
带领心青年们就业的过程虽然不易,但张芳心里一直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就是有一天要开一个社区门面店,让像梓焜、千妍、佳卉这样经过培训有就业能力的心青年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
经过了长达一年的选址、设计和装修,2022年2月22日,糖星汇爱烘焙坊正式对外营业。二七区淮河路街道办事处为她们提供了免费公益场地,爱心企业则为小店的装修捐赠了经费。首批在汇爱工作室培训的5名心青年,有3名在小店实现了辅助性就业,梓焜担任助理裱花师,唐宝宝千妍和佳卉热情开朗,负责迎来送往和货架整理。
04 人生到处知何似
创业过程中,每当张芳遇到卡阻,或者理不清思路的时候,她都会带着问题去找自己的教练。教练会营造一个安全的场域,通过提问,帮她理清头绪,并引导她找到行动路径和支持资源。
因为自己从教练服务中受益,2023年,张芳也开始开展系统地学习教练课程,并慢慢地从一名学员成长为助教和小组导师。
在教练课程中,张芳对“关系”有了更深的认知和体会,从前的她是一个边界感特别清晰的人,总喜欢独来独往。她说自己哪怕在旅行的时候,也会感受淡淡的忧愁,不能完全地打开自己的心,享受旅途和风景。
如今张芳很乐意与人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她会兴致勃勃地跟我分享她和闺蜜们之间的互动。这其实很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闺蜜”这样的词原来在她的字典中很少出现。她说自己平常会和闺蜜们一起去爬山野餐,正是在这样相互支撑的关系中,她发现原来开心就是心开了的感觉,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欢脱、放肆、可爱和敞开。
张芳在教练课程中结识了很多的心灵契合的朋友,这些朋友也为糖星汇爱小店带来了订单资源。“财富的底层是关系,关系的底层是爱”这是张芳在教练课程中学到的,也在她身上也得到了验证。
一年前,大约四五月份我们见面的时候,张芳还在忧愁小店的运营,按照合同,小店只有前三年免于房租,后面如果要交房租,经营成本会变得更高,那个时候的张芳还计划着主动去拜访一些企业资源,看能不能拿到一些节日订单。时至今日,在敞开自己的关系中她不仅收获了超出预期的订单,还获得了爱和成长。
在汇爱烘焙坊张芳和店员们在一起
如今已经45岁的张芳开始为退休做起了打算,如果按照55岁退休的话,她算着自己还有10年可以全身心工作的时间,这10年也是她的父母公婆能帮忙照看Tommy的最大时长。
张芳习惯在规划自己的时候,把家庭、孩子这些都考虑在内,但绝不是把孩子的需求凌驾在一切之上。她觉得只有自己轻松快乐,才能给孩子,给家庭带来更多养分,她首先是自己,其次才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
我依然记得张芳当时离开奇色花的时候,是想开一间烘焙工作室,将来带Tommy就业。如今看来,她所实践和推动的事情,好像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儿子一个人,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张芳说就是从找到自己的使命的时候,她的内在就从一个妈妈变成了群体支持者、倡导者和资源链接者。
未来10年,张芳心里有一个宏伟的目标想要去实现,她希望到2035年能初步搭建起郑州地区心智障碍者全生涯支持体系的框架,这不仅是她个人,也是整个汇爱团队的期盼。从教育到就业,再到养老保障,只有这个支撑体系搭建起来了,家长们才能安心。
2025年5月,张芳和心青年一起参加活动
第一个五年,张芳计划运用教练技术,通过带小组的方式,挖掘和培养几名堪当大任的新家长。后面五年,老家长逐渐退居幕后,她希望自己发挥资源链接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退休后,张芳想做一名自由的教练,帮助那些曾经像她一样在迷茫困苦中挣扎的家长走出来,这也是她学习教练的初心。她的人生际遇给她的启示是:生命是一场恩典之旅。
“我从不觉得生下Tommy这样的孩子是让我来人世间受苦的,他们是上天送出的礼物,让我们学习如何去爱。也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孩子,我才成为了今天的我。”张芳如是说道。
-END-
[1] 七色花源于一篇童话故事,一个叫珍妮的小女孩得到了一朵有七个花瓣的神奇花朵,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帮她实现一个愿望,当她用前六片花瓣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她发现自己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快乐,然后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人站了起来,她高兴极了。
[2] 机构全称为郑州市二七区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一个致力于推动心智障碍人士融入社会的社会组织,也是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伙伴机构,发起人全部是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
[3] 心智障碍青年的简称。
如果你身在郑州或即将前往郑州,欢迎光顾糖星汇爱烘焙店,张芳和心青年们在这里随时欢迎大家的到来。
发布于:山东省永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